鲁聪聪 何木 2015-04-22
根据示范校项目建设进度安排,电气工程系于2014年12月12日在2204会议室召开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了浙江工业大学曹李民、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劳顺康、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杨双斌、浙江南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汤勇、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朱灿等业内专家参与讨论。会议由系主任张小德主持。
电气自动化重点建设专业负责人张小德首先代表电气重点专业对本次专家论证会会议的主要内容进行发言,向各位专家介绍本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定位:区域服务,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区域。根据这一定位,制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体,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教育;工学结合基础上,实现学研产的三结合。为此电气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小组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走访了行业协会、3家同类学校、近30家企业,调查了百余名毕业生,积累了大量一手数据。在部分班级进行试点,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
随后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子项目负责人卢望汇报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建设情况。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主干课程、相关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类,其中主干课程共17门;相关课程又分为支持课程和公共基础课其中支持课程5门,公共基础课12门;选修课3门。在这些课程当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除机械基础外,全部采用学习领域课程。
《电子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负责人沈晓莺老师作为代表向各位专家汇报了课程标准的建设情况。本课程处在中级工阶段,教学时间为第3至第5学期,重点放在电子元器件的应用。课程小组参照人社部一体化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将原先的学科知识融入一体化课程,制定校本教材。
到会的各位专家审核了人才培养模式初稿、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并给予论证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明确,符合区域服务人才定位目标;实施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研产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与岗位对接、定岗实习与轮岗实习的有机结合,体现培养的特色,有利于全方位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合理,开发的课题具有前瞻性。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曹李民教授认为本校电气专业定位是强电,弱电应定位于辅助强电,高保真音响等传统课程可作为特色项目;顶岗实习要做到标准化、具体化,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劳顺康老师认为《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应首先对传感器、气动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汤勇认为《识图与制图》课时偏少,供配电、建筑、给排水等知识要结合起来看,建议增加岗位管理相关课程。而杨双斌则建议《电机与变压器维修》侧重故障判断能力的培养,维修可放在企业中进行,写入顶岗实习标准。朱灿专家建议加强PLC教学深度,强化PLC联网、通信等应用。
最后张小德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对各位专家的到会表示感谢,期待今后有更多机会向专家们讨教学习。
友情链接: 杭州市教育局 浙江省教育厅 中国杭州 浙江省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 杭州市西溪路719号 邮编: 310023 电话: (0571) 88088141 传真: (0571) 88805123
版权所有: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110240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