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技术系宣传部 2022-06-0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的有效手段。新时代的传承,不仅是精湛工艺的延续,更是匠人精神的发扬。
在三月中旬,生态园林产业学院选派9名师生前往杭州市唐小军炒茶技能大师工作室参加国家级非遗项目——西湖龙井传统炒制技艺研修班。
修炼技能的过程无论何时都充满了艰辛,但正所谓“汗水浇筑成长,付出必有收获”,只有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强化专业技能。现距活动开启已经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师生对于在西湖龙井传统炒制技艺研修班的学习生活感悟颇多,现在让我们来分享他们的体会吧!
1.园林192曹波
来到唐小军炒茶技能大师工作室后,我结合学校里学习的理论知识,明白西湖龙井茶的“青锅”目的是杀死酶的活性,散失水分,初步整形做色,为接下来“辉锅”打基础。在炒制“青锅”过程的时候,这个手法灵活运用,开始是轻“搭”,然后逐渐加重用力与锅温配合,开始的轻,避免茶叶过早的被做“熟”而色泽暗和闷。我也相信在之后学习的路上,我会发现更多自己该学的,使自己的制茶技术更上一个台阶!
2.园林193宋柯杰
在我长达半个月的学习中,我认识到“摊放”是炒制西湖龙井茶不可轻视的一道重要工序。茶鲜叶会在摊放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内涵物质的转化,有利于西湖龙井茶品质形成。如减少青草气、水分蒸发、叶子柔软利于做形,减少苦涩使茶汤甘醇鲜美。
3.园林191冯家瑞
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中,我的感悟有很多。身体素质上,每天大强度的实操训练加强了我的体质。学习过程中,大家互帮互助团结一致,让我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制作西湖龙井的技艺是十分苛刻的,找到合适的杀青温度,抛干水分并经过抛、握、搭、压等各种手法,使得茶叶产生条理,最终制作出文明天下的西湖龙井。通过师傅和师娘用亲身的经验和技术教导我们,让我们在手艺和技术上变得越来越好,并且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
4.园林202张星宇
我学到了茶叶“萎凋”技术。茶叶的萎凋程度是需要随时关注,萎凋过程十分重要。“萎调”目的有二:其一蒸发部分水分,降低茶叶细胞的张力,使叶梗由脆变软,增加芽叶的韧性,便于揉捻成条;其二是由于水分的散失而引起茶梢中的内含物质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为形成茶叶色、香、味的特定品质,奠定物质变化的基础。
5.园林211陈飞翔
来到工作室学习了一段时间了,刚来的时候,我手部的皮肤耐温能力不强,容易烫伤,但刻苦练习了一个星期后,我的耐温能力好多了,为以后的炒茶奠定了基础。
6.园林212方杰
筛茶是完成西湖龙井春季茶叶加工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我们要挑出去年的老叶“隔冬叶”和茶果,这些杂质会影响成品茶的口感和整体外观。
7.张敏老师
此次研修活动十分难得,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到大师工作室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实践。通过这次研修班学习,我提高了西湖龙井手工制作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同时尝试总结了手工制茶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此次研修活动是生态园林产业学院在非遗技艺提升方面的首次突破,结合上学期的多期技能大师进课堂活动,做到了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拉近了产业学院师生与大师的距离,加深了技术交流,提高了技能水平。
非遗的传承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新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赓续文化传统,引领文化思潮,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参加此次研修班的师生都十分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纷纷表示会切实提升西湖龙井全手工制作技艺,传承非遗技艺,弘扬工匠精神,争取早日为学院争光。
友情链接: 杭州市教育局 浙江省教育厅 中国杭州 浙江省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 杭州市西溪路719号 邮编: 310023 电话: (0571) 88088141 传真: (0571) 88805123
版权所有: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浙ICP备110240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