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 姚玲 2022-03-21
春季,本是万象更新的季节,然而“百草发芽,百病发作”,这是因为:春季是一年中气温气压温度湿度变化无常的季节,多变的气候使得正常人情绪波动较快,春风的频率也较低,容易产生次声波,并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大大减少,使人恶心、头痛、烦躁。因此,家长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预防:
多沟通,少发火
春天容易让人伤感,尤其孩子们,他们的情绪变化较快、容易起起伏伏,情感体验丰富、深刻,对于成年人来说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孩子们心里可能就是大事,因此少年往往容易触景伤怀。因此,家长们要多与孩子们交流,每周至少有1-2次的嘘寒问暖。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懂得倾听和包容,切不可产生“你事情真多”“你真不让人省心”等负面情绪。同时,与孩子发生矛盾时,不可大动肝火,平心静气的沟通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如若孩子寄宿在学校,要注意与班主任常常联络,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
多运动,少蛰居
春季是一年中生机焕发的时期,此时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作为大自然的一员,人体内的阳气也呼之欲出,因此,在春季外出运动是最合时宜的。假如此时蛰居家中,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家长们可以选择带孩子外出春游、野餐、散步,亦或是参加体育锻炼等,总之,要让孩子的身体“动起来”,切忌“懒洋洋”。心随身动,当身体动起来,心理能量也随之流动,负面情绪得到疏通,则不容易潜伏在身体中,更不会造成心理问题的隐患。
注意:近期疫情反复,外出时请做好防护。建议选择人流较小、空气清新的户外为主
多睡觉,少熬夜
睡眠对身心健康尤为重要,当个体长期睡眠缺乏或者经常处于睡眠剥夺的状态下时,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压力升高、暴躁易怒等健康隐患,因此在春天保证睡眠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家长们要引导孩子规律作息、保障充足的睡眠,如若发现孩子早起后经常情绪不佳、疲惫不堪,那要考虑孩子的入睡时间是否过晚,以及是否存在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尽快帮助孩子排查,提高睡眠质量。
多食蔬,少油腻
孩子的日常饮食应包括蛋白质、高纤维、碳水化合物、绿叶蔬菜和含果胶较高的水果、以及必要的脂肪等。研究发现,应季的新鲜水果蔬菜对个体心理健康发展有益处。相反,如果饮食不规律、大鱼大肉,亦或是吃很多碳水,例如膨化食品,长此以往,容易让人感到身体笨重,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多规划,少空想
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时也是和孩子谈谈未来规划的好时机,借此机会聊聊未来的生活,或者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全年的目标,有助于帮助孩子收心并且集中注意力,无暇触景伤怀。当孩子的生活有序安排,每一天都有意义时,也就自然少了烦恼忧愁。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如若发现孩子有情绪低落、茶饭不思、睡眠欠佳,亦或者发现孩子近期情绪异常暴躁、喜怒无常、容易激动等异常情况,时间超过两周至一月的,应当及时与学校联络,排查原因,尽量疏导。如果疏导无效的,要及时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以免孩子的情绪问题加重。
祝大家春天快乐!
友情链接: 杭州市教育局 浙江省教育厅 中国杭州 浙江省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 杭州市西溪路719号 邮编: 310023 电话: (0571) 88088141 传真: (0571) 88805123
版权所有: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浙ICP备110240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