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惠 2018-12-03
由杭州市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协会主办,杭州市公交集团承办的“新时代杭州工匠培育及工匠精神传承与弘扬论坛”,11月29日在杭州市公交管理学院召开。杭州市公交集团副总刘军山,杭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张旭东,杭州第一技师学院院长、杭州市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协会会长杨国强,杭州轻工技师学院院长、协会副会长周功扬,杭州市公交管理学院院长、协会副会长沈国强,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学院党总支书记、协会副会长姚怡青,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沈超,杭州技师学院副院长杨承明以及协会团体会员、来自全市的技工院校的师生100余人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杭州市临安区技工学校校长、协会副会长滕朝晖主持。
协会以本次论坛主题开展了征文活动,得到了全市技工院校和企业的积极响应,组委会先后收到参选征文有效稿件30多篇。经过严格的程序推荐评选出学生组5名获奖者,教师组14名获奖者。论坛开始前,与会领导为获奖师生举行了颁奖仪式。
杭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张旭东在致辞中指出,“工匠精神”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时代基础,在当下提出恰逢其时,不仅符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对于技工院校及企业都有着重要的社会导向作用与现实意义。
杭州水务集团大师李文炳讲述了自己的听漏之路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实质。走两步,趴下,拧眉,细听,舒眉,起身走……如果没有工程救险车跟在身后,李文炳大师和伙伴们一定会被路人当成疯子。他们的工作和环卫工人、交警一样以马路为家,重复着简单的动作,时刻注意地下可能存在的异常。“如果管道向上方漏水,就会发出‘滋滋滋’的声音,如果向下漏水,声音就比较闷,像水烧开的‘噗噗’声。”李文炳说,他从事检漏工作已经25年,刚开始工作的前两年里,很不适应传入耳朵里的噪音。经过多年的锻炼,他才熟练地分离杂声和漏水声,并从中总结出一定规律。25年的经验积累,李文炳的耳朵早已经过千锤百炼,“金耳朵”的诨名也早已在业界广泛流传。
杭州技师学院蒋应成、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崔兆举两位世赛冠军,杭州雪龙科技有限公司郑雄,代表年轻一代的高技能人才就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去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见解。两位世赛冠军各自分享了成长经历,介绍参赛项目、谈参赛感想,他们一致认为技能在于沉淀,并非一朝一夕。无论训练多么的枯燥,压力多么的大,顽强的毅力总是可以帮助自己克服困难,心怀不惧,方能翱翔于天际。
在论坛上,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沈超,杭州技师学院副院长杨承明作为嘉宾,从选手培养、基地建设、团队打造、校企合作、世赛与日常教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介绍。杨承明副院长指出,“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和世界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相当吻合,一体化课改和世赛研究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了学院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两届参赛经验,杭州技师学院着力实现世赛技术标准向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参赛选手培养路径方法向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方法的“两个转化”,将精英教育普及化,让世赛成果惠及更多学生。
杭州轻工技师学院院长周功扬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度解读。工匠精神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卓越与可贵的精神,它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信仰,是人们对世界万物的一种认识与坚持,格物致知;它是一种情怀,手艺人视工具如手足,视作品如生命;它是一种处事态度,是面对世界、面对工艺的一种自信,是严谨认真、刻苦勤奋、精益求精、执着进取的精神;它还是一种“操守品德”,尊重自然,不欺世、不懈怠,安分守己,尽善尽美,以诚相待。他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质出发,提出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思考。他说,在当下不仅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还要根据现代生产、生活的发展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激发学生成就感,让学生热爱专业,培养学生的匠心、匠行和匠品。
杭汽轮股份有限公司的吴建华作为企业代表发言,他说,“匠心”是一味需要慢慢煎熬才能炉火纯青的药,日复一日虽然枯燥但是踏实,时间磨砺虽然缓慢但我们在日积跬步行以致远。工作是一种候选,产品是一种试炼。幸运的是我们没有辜负岁月,才有今天来自专家和消费者的良好口碑。“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将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我们杭汽轮正是将传统生产与新工艺、新技术相融合,才获得了专家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此次论坛的组织者杭州第一技师学院院长、杭州市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协会会长杨国强,在论坛闭幕式上作了简要总结。
他首先感谢杭州市社科联和杭州市公交集团对协会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各技工院校师生和与会代表的深度参与。他指出,本次论坛无论从杭州工匠培育及工匠精神传承与弘扬上,还是从高技能人才培养研讨上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他从三个方面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一是集中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的高度关切。来自技工院校、企业等长期奋战在技工教育第一线的专家们为大家介绍了杭州工匠培育的实际做法;二是充分发挥了对青年工匠成长的引领功能,起到了很好的交流研讨效果。发言代表既有院校和企业的专家、技能大师,还有新生代95后的世赛冠军,大家从不同的维度发表了自己在学术研究领域或者对工匠培育的实践中的不同见解,通过观点的碰撞、深度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赋予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在现代工业中,不仅包含专注执着和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发扬创新精神,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彰显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主题。他号召与会人员做工匠精神的实践者、传承者、奉献者,要珍惜党和国家营造的重视技工教育良好条件和历史机遇,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技工教育的改革实践,为杭州市社会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
据悉,下一步,杭州市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协会将提炼总结本次征文及论坛成果,持续推动杭州市工匠精神的文化建设。
友情链接: 杭州市教育局 浙江省教育厅 中国杭州 浙江省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 杭州市西溪路719号 邮编: 310023 电话: (0571) 88088141 传真: (0571) 88805123
版权所有: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110240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