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惠 2019-11-08
11月2日,《每日商报》实践营组织小记者们前往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下简称杭职院)进行专题采访实践,这里将于11月15日-19日举行“振兴杯”第十五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
此前,来自全省11个地市和省直代表队的162名佼佼者已于这里展开了激烈的切磋,共选拔出了12名优胜者,组成浙江省集训队成员,杭州第一技师学院选手周曾科在浙江省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比赛中获一等奖,将代表浙江参加全国决赛。
“振兴杯”是什么?工匠精神又是什么?
商报小记者的任务就是采访这些“种子选手”,看看他们是如何备战全国赛的,给他们加油助威,给“工匠精神”加油助威;同时,也让小记者们对“新制造”、“大国工匠”这些热词有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在钳工的工作场地。杭州第一技师学院钳工组的周曾科哥哥正在实训……对于小记者采访什么是“工匠精神”,周曾科的答案是“精益求精,不放弃、不抛弃。”周曾科还告诉小记者们,为了参加这次比赛,他准备了近一年。在这一年里,他放弃周末时间,坚持不断地练习,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因为“落后就要挨打”……期待他在钳工全国比赛中能取得好成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确如此,钳工一般是打磨金属或是修理金属之类的东西。钳工组的指导老师告诉小记者:“我们钳工的工匠精神是专注、脚踏实地做事。”
在车工的车间,指导教师正拿着测量尺,测量一个仪器离地的高度是多少,哪怕只差了0.02毫米,他也能看得出来。他诠释的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意思是:哪怕手上完成的作品已经非常完美了,仍需要不断改进,不断追寻更好!
在研发机器人手臂的工作室,指导老师告诉小记者们工匠精神还包含了敬业。意思是,无论是为谁做、用什么材质做,都要无比精细。还要脚踏实地,热爱工作。不要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喜欢那个,变来变去,朝三暮四。
在汽修基地里,一些选手正在考试,小记者们入场看到好几个身穿蓝色制服的大哥哥们趴在车底下,于是也趴在地上,蓝色制服的大哥哥说:“工匠精神的意思是我们要精益求精地去做事,刻苦钻研、永不放弃,不可以自己满足了就不继续往前了。”
诺大的车间里,一位身穿绿色制服的男人正在拿着仪器测量模具,手指一旋,带着仪表盘的指针就停留在了合适的位置,随着指针的移动,仪器上的数值也在不断变化。小记者被这个场景所吸引,观察许久之后,他上前问:“您好,叔叔,请问这个是什么仪器?”
“这是高度尺,用来测量车工比赛的模具的细节的,它可以测出肉眼无法分辨的差距。你看,这个指针在这个模具的这个位置,显示的是122毫米,换个位置,就显示有了0.02毫米的误差。”这位师傅是现场参赛选手的教练,在车间工作了一辈子,明年就要退休了。
“0.02毫米的误差也能看得到吗?”小记者很是惊奇。他仔细地观察仪器上指针的挪动,发现数字真的在变化,不由感叹,“真是太了不起了!”
教练笑道:“进了车间就讲毫米,这些是一定要精细的。这些车床做出来的模具,接下来就会作为零件去制造别的东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我们这边没把握好容差的尺度,后续和其他的零件就会不匹配,影响非常大。”
小记者们似乎一下子就理解了“工匠精神”背后的深意: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工作态度却有好坏之分——不论哪一种职业,都可能事关人命,保持对职业的敬畏,不断精益求精,这就是工匠精神。
小记者们在采访小总结环节上分享了他的关键词:精益求精和敬业。“精益求精就是做到99.99%还不够,不到100%不罢休;敬业就是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责任感。”
友情链接: 杭州市教育局 浙江省教育厅 中国杭州 浙江省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地址: 杭州市西溪路719号 邮编: 310023 电话: (0571) 88088141 传真: (0571) 88805123
版权所有: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11024003号-1